你的位置:亚信科技股票 > 新闻动态 > 韵达被立案调查!遭遇快递“中奖”诈骗,怎么维权?
韵达被立案调查!遭遇快递“中奖”诈骗,怎么维权?
发布日期:2025-04-16 22:04    点击次数:195

  3月19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公告,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因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致使涉诈骗宣传品通过韵达寄递渠道流通,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损失,已被依法立案调查。这一事件将快递行业的安全监管问题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前报道:韵达被国家邮政局立案调查!)

  3月20日,韵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因加盟网点违规收寄被调查的公告》。公告称,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于2025年3月19日收到行业主管部门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立案调查的通报。收到通报后,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专班进行内部调查。针对公司加盟网点快递服务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公司已立即部署整改工作,要求对服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整改完善,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的调查工作,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进行整改;后续公司将持续强化管理及加盟网点管控,优化快递查验流程,加大对加盟网点的培训力度,提升识别伪装物品的专业能力,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公告称,截至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快递服务网络运行畅通。

  韵达因管理漏洞被调查

  可能面临何种处罚?

  湖北泓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胡锦鹏律师分析,韵达此次被立案调查的关键,在于其可能存在未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及《快递暂行条例》规定的“安全保障统一管理责任”。按照法律规定,快递企业总部对加盟商的运营行为负有统一管理及监督义务,若因监督不力、管理疏忽引发安全问题,总部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在此次事件中,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使得诈骗分子有机可乘,将涉诈宣传品混入寄递渠道,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事实上,韵达并非首次因管理问题被约谈。此前,其浙江义乌网点曾因违规处理用户退货件、将退件以“快递盲盒”形式转卖牟利,被央视曝光。此次事件进一步暴露了加盟制模式下总部与加盟商权责不清的深层次矛盾。胡锦鹏指出,加盟制虽有助于快递企业快速扩张业务规模,但扩张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加盟商的合规培训与动态监管,并积极探索通过升级技术手段,强制实名认证与物品信息录入等方式加强管理,构建安全防线,否则就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及民事赔偿,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七十五条,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建立或者不执行收件验视制度,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收寄邮件、快件的,邮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建立并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加强生产安全和应急管理。第三十一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对不能确定安全性的可疑物品,应当要求用户出具相关部门的安全证明。用户不能出具安全证明的,不予收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收寄已出具安全证明的物品时,应当如实记录收寄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重量、收寄时间、寄件人和收件人名址等内容。记录保存期限不少于一年。

  若韵达网点的违规行为查证属实,可能面临罚款及停业整顿的处罚,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胡锦鹏说,“目前该案件尚未进入司法立案阶段,但如果调查发现韵达网点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相关责任人可能涉嫌玩忽职守罪或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遭遇快递“中奖”诈骗

  消费者如何维权?

  胡锦鹏表示,行政处罚主要用于纠正违法行为,而受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仍需通过民事诉讼来主张。快递公司作为服务提供者,若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损害发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据悉,修订中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拟强化总部连带责任,明确加盟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总部的民事赔偿比例,并探索建立“加盟商黑名单”与保证金制度,从法律层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费者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没有网购却收到陌生的小件包裹,打开后里面有小礼品,还附带一张印有“扫码返现”字样和群聊二维码的卡片。近年来,一些消费者因好奇或“贪小便宜”的心理扫码后,不仅没有得到所谓的福利,反而被层层诱导,遭受严重的诈骗损失。

  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13日发布的案例显示,2024年10月底,江西的李女士收到匿名快递,里面有一张写着“二十元代金券”的卡片。李女士扫码下载App并添加客服后,被诱导参与购买保险返利业务,按要求到银行取现并寄至指定地址,最终被骗19万余元。

  另据《焦点访谈》3月14日报道,2024年9月底,河南郑州新密市的一位女士也因“快递中奖”被骗70多万元。经侦查,该快递发货源头在西安某快递代理站点,与犯罪嫌疑人刘某有关。公安机关数据显示,2024年5月至9月,刘某团伙至少发送了90万个含诈骗信息的快递,其使用的一款二维码卡片在全国引发了超200起诈骗案件。

  可见,通过快递包裹传播中奖诈骗信息的现象并不鲜见,不少消费者深受其害。针对快递诈骗,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李泽瑞律师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要求快递公司赔偿因信息泄露或包裹安全问题导致的损失;若诈骗行为涉嫌刑事犯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李泽瑞提醒消费者,在收到可疑快递时,应核实寄件信息、联系发件人或使用反诈APP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识别,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韵达快递被立案调查,不仅是对该企业的深刻教训,也是对整个快递行业的警示。业内专家表示,在电商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快递安全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完善法律体系、强化企业责任、提升技术防控能力,才能构建安全可靠的寄递环境,让消费者真正实现“网购安心”。专家建议,快递企业应借助技术赋能提升管理效率,比如推广智能分拣系统、加强末端网点数字化管控。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重业务量、轻风险防控”的企业形成有效约束,推动快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央广网)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资讯